保康县2022年蓝莓园开园时间

365采摘 2022-06-22 06:41 编辑:毕政 69阅读

5月开始正式蓝莓采摘期。
果实甜美,富含维生素C、糖、酸、花青素被称为“浆果之王”。目前保康县有一个蓝莓基地是附近最大的一座,2020年对家庭、儿童和医护人员均有优惠,成人的价格也比较便宜。
保康县过渡湾镇茶庵村被纳入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试点村,主要依托蓝莓经济。现已建成集蓝莓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农耕体验为一体的蓝莓专业村、鄂西北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

盆栽蓝莓,现在开花了,还是新叶就落了,所以的叶子有点卷,怎么办?_百度...

蓝莓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花和芽虫害
  1)蓝莓蚜螨,是危害蓝莓未开绽芽的最重要害虫之一,虫体极小,肉眼难于发现,并且蓝莓蚜螨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芽内。蚜螨的发生可以从其危害症状来鉴别:芽子部分粗糙,赘状物伴随变红色,有时幼果出现红色斑点,危害严重时造成芽死亡,产量下降。防治的方法是在果实采收后每公顷喷施马拉硫膦0.62kg/1200L水溶液,6~8周后再喷施1次,或在果实采收后施用马拉硫膦油溶剂。
  2)切根毛虫和尺蠖,其危害主要症状是花芽上蛀虫孔,引起花芽变红或死亡。一般这两种虫害危害较轻,不至于造成产量损失。在开花前施用1605即能有效控制。
  3)蔓越橘象甲,是北方蓝莓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体长约3.15cm长,暗红色。在早春芽子刚膨大时从芽内钻出为害。主要造成花芽不能开放,叶芽出现非正常的簇叶。其防治主要是在叶芽放绿和花芽露白时喷施桂森。
  2、果实虫害
  1)蓝莓蛆虫,是危害北方蓝莓果实最严重和最普遍的害虫,成虫在成熟果实皮下产卵,使果实变软疏松,失去商品价值。成虫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需要经常喷施杀虫剂。采用诱捕方法监测幼虫数量对确定喷药时间和次数有效。叶面或土壤喷施亚胺硫磷、马拉硫瞵和桂森对蓝莓蛆虫的控制效果较佳。
  2)李象虫,是危害蓝莓果实的另一个重要害虫,成虫体长约0.4cm,在绿色果实的表面蛀成一个月牙状的凹陷并产一个卵。1只成虫可产114个卵。幼虫钻入果实并啃食果肉,引起果实早熟并脱落。判别李象虫发生的主要特征是,果实表面月牙状的凹陷痕和果实成熟之前地表面脱落的萎蔫的果实。控制的方法是,在授粉之后,当果实发育到约0.4cm直径时,施用对硫磷。
  3)蔓越橘果蛆虫,在绿色果实的花萼端产卵,幼虫从果柄与果实相连处钻入果实,并封闭入口直到果肉食用完毕。然后钻入另一个果实继续为害。 1只幼虫可危害3~6个果实。被危害的果实可在幼虫入口处充满虫粪,被危害和未被危害的果实往往被丝状物网在一起。被危害的果实往往早熟并萎蔫。对硫磷、桂森和亚胺硫磷对防治蔓越橘果蛆虫效果较好。
  4)樱桃果蛆虫,是第四种危害蓝莓果实的虫害。幼虫在果实花萼里出生并啃食果实直到幼虫成熟一半,然后转移邻近的果实上继续为害。这一转移过程中幼虫不暴露,最终使两个受害果实粘在一起。喷施对硫磷、亚胺硫磷可有效防治这一虫害。
  3、叶片虫害
  蓝莓叶片虫害最普遍和最严重的是叶蝉。叶蝉为棕灰色,楔形,体形约0.074cm。叶蝉对蓝莓叶片的直接为害较轻,但携带并传播的病菌可造成严重的生长不良。第一次喷施控制蓝莓果蛆虫的药剂可控制叶颤,但需要第二次喷施以控制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的发生。
  叶螟和卷叶螟对蓝莓产生的经济损失则较小,现已发现主要有两个种。它的为害主要是幼虫将其危害的叶片卷起。喷施防治果实虫害的药剂即可有效防治叶螟和卷叶螟。
  4、茎干虫害
  介壳虫是危害蓝莓茎干的主要害虫,介壳虫可引起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寿命缩短。如果修剪不及时,往往侵害严重。防治的方法是在芽萌发前喷施3%的油溶剂。
  另一种危害蓝莓茎干的害虫是茎尖螟虫。它在枝条茎尖产卵,幼虫啃食茎尖组织造成生长点死亡。喷施防治危害果实虫害的药剂可有效控制茎尖螟虫的成虫。
  危害蓝莓的病原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共有几十种病害。生产中危害较普遍的有以下几种。
  (一) 真菌性病害
  1、僵果病
  僵果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它是由Monilina Vaccinii-corybosi真菌引起的。在侵害初期,成熟的孢子在新叶和花的表面萌发,菌丝在叶片和花表面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发育,引起细胞破裂死亡。从而造成新叶、芽、茎干、花序等突然萎蔫、变褐。3~4周以后,由真菌孢子产生的粉状物覆盖叶片叶脉、茎尖、花柱,并向开放花朵传播,进行二次侵染,最终受侵害的果实萎蔫、失水、变干、脱落、呈僵尸状。越冬后,落地的僵果上的孢子萌发,再次进入第二年循环侵害。
  据调查,在最严重的年份,可有70%~85%的蓝莓受害,较轻的年份也可达 8%~10%。僵果病的发生与气候及品种相关。早春多雨和空气温度高的地区往往发病严重,冬季低温长的地区发病严重。不同品种感病程度不同,兔眼蓝莓在发病初期易受侵染,而高从蓝莓中的奈尔森、蓝塔、达柔、考林则抗病性强,蓝丰、伯克利、蓝乐、早蓝、泽西、维口则易感病。
  生产中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地区选择降低僵果病危害。入冬前,清除果园内落叶、落果,烧毁或埋入地下,可有效降低僵果病的发生。春季开花前浅耕和土壤施用尿素也有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使用药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发生阶段,使用不同的药剂。早春喷施50%的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阶段,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可以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染,其效果可达90%以上。嗪胺灵是现在防治蓝莓僵果病最有效的杀菌剂。
  2、茎溃疡病和枝条枯萎病
  茎溃疡病是美国东北部蓝莓生产中一个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它是由Phomopsis Vaccinii真菌引起。
  茎溃疡病危害最明显的症状是“萎垂化”,或者茎干在夏季萎蔫甚至死亡。严重时,一个植株上多个茎干受害。气候炎热时受害叶片变棕色。随枝条成熟,叶片卷在枝条上呈束状。茎干溃疡病侵染部位往往位于枝条基部,并呈扁平状。侵染部位的小黑点里包含孢子。孢子的传播主要是由雨水冲刷传播。枝条枯萎病往往发生在5~15cm的当年生枝条,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
  防治的方法是,在休眠器修剪时,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在夏季,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园地选择上,尽可能避免早春晚霜危害地区,采用除草、灌水和施肥等措施促进枝条尽快成熟。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茎干溃疡病的危害。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真菌病害外,其他真菌病害还有叶斑病、烂根病、烂果病等。
  (二) 病毒病害
  蓝莓生产危害较重的病毒性病害有几种,一般情况下,病毒性病害传播主要是昆虫类,如蚜虫、线虫、叶蝉、蜜蜂等。一旦植株感病,则危害一生。防治的最好措施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应尽快清除感病植株,同时喷施杀虫剂,控制害虫携带病毒向外传播。
  1、蓝莓枯焦病毒(BBScV)
  蓝莓枯焦病毒可以引起叶片和花死亡。在高从蓝莓中,“蓝丰”、“蓝塔”、“泽西”、“奥利匹亚”、“华盛顿”表现抗病,这些品种受侵染时,虽然表现症状,但不会引起产量损失,而“伯克利”和“迪克西”表现抗病性差,受害严重。受害植株最初表现病状是在早春花期,主要是花萎蔫,并少量死亡,接近花序的叶片少量死亡,老枝上的叶片叶缘失绿,这种病状每年发生。随着植株生长,“迪克西”和“派伯”品种常常发生受害枝条上部5~10cm死亡,而抗病性较差的“伯克利”往往表现大部分叶片死亡,并引起3~6年生植株死亡。一些抗病性稍强的品种只表现叶片失绿症状。受侵害萎蔫的花朵往往不能发育成果实,从而引起产量降低。
  蓝莓焦枯病在田间传播迅速。据美国调查,在一个定植283株“派伯”的蓝莓园中,一年之间可使 50%植株受害。定植时受害率为6%,定植5年后受害率达95%。据研究,其传播主要是由蚜虫实现。
  防治这一病害最佳方法是定植无病毒苗木,选择定植园时,确保该地及邻近园没有此类病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邻近蓝莓园种植的是抗病品种,虽无症状表现,但却可能感病,是永久性的病源。一旦发现植株受害,应该马上清除烧毁,并在3年内严格控制蚜虫,防止未来发病。
  2、蓝莓鞋带病毒病
  蓝莓鞋带病毒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 在1981年,美国密执安州由于该病的发生,引起300万美元的的经济损失。
  该病最显著的症状是当年生枝和1年生枝的顶端长有狭长、红色的带状条痕,尤其是向光一面表现严重。在花期,受害植株花瓣呈紫红色或红色,大多数受害叶片呈带状(由此而称“鞋带”),少数叶片沿叶脉呈红色带状或沿中脉呈红色带状。有些叶片呈月牙状变红或全部变红,受害枝条往往上半部弯曲。
  蓝莓鞋带病的传播是从植株到植株,主要靠蓝莓蚜虫传播。这一病毒的潜伏期为4年,即受侵染植株4年后才表现症状。利用带病毒植株繁殖苗木是这一病毒在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防治最重要的措施是杜绝病株繁殖苗木。当在田间发现受害植株后,用杀虫剂严格控制蓝莓蚜虫,利用机械采收时,应对机械器具喷施杀虫剂,以防其携带病毒蚜虫向外传播。
  3、蓝莓叶片斑点病
  蓝莓叶片斑点病到目前为止,发生区域较少,但一旦发病则危害严重。从发病开始几年内,茎干死亡直至全株死亡。不同品种对此病的抗病性不同,症状表现也不一致。“卢贝尔”抗病性最差,受害植株5~6年以后表现为多年生茎干死亡,重新抽生枝条生长矮小并畸形生长,叶片有斑点,有时枯斑,呈现为粗糙的环形“窗口”,进一步发展叶片畸形并呈条状枯焦。“泽西”品种表现较轻,茎干死亡较少,但树体生长矮小,由于节间缩短,枝条上部叶片呈簇生并变黄绿,叶片较正常叶片变小。
  蓝莓叶斑病主要由蜜蜂和大黄蜂的授粉活动传播,其传播范围根据蜜蜂的活动范围可达1km2以上。在一个10ha果园,如有一株植株受病毒侵染,在10年内,其受侵染率可达50%以上。利用病株扩繁苗木也是其重要传播方式。
  防治此病的最佳方式是清除病株。利用杀虫剂,则使蜜蜂不能授粉,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蓝莓叶斑病的潜伏期为4年,因此,早期诊断显得非常重要,利用ELISA酶联免疫技术可比较容易进行早期诊断。另外,在生产中控制放蜂也可有效控制此病的传播,新建果园应离开感病果园至少2km2以上。
  4、花叶病
  花叶病是蓝莓生产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该病的发生,可减少15%的产量损失。花叶病的发生与基因型有关,如“康维尔”品种花叶病的发生被认为是由于基因而引起的生理紊乱。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变黄绿、黄色并出现斑点或环状枯焦,有时呈紫色病斑。症状的分布在株丛上呈斑状,不同年份症状表现也不同,在某一年表现症状严重,但下一年则不表现症状。
  花叶病主要靠蓝莓蚜虫和带病毒苗木传播,因此,施用杀虫剂控制蚜虫和培育无病毒苗木可有效地控制该病毒的发生。
  5、红色轮状斑点病
  红色轮状斑点病是美国蓝莓产区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之一。据调查,该病的发生可引起至少25%的产量损失。
  植株受病时,1年生枝条的叶片往往表现有中间呈绿色的轮状红色斑点,斑点的直径为0.05~0.1cm。到夏秋季节,老叶片的上半部分亦呈现此症状。
  该病毒主要靠粉蚧传播,另一种方式是带病毒苗木传播,防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无病毒苗木。
  除了以上5种病毒病害之外,还有矮化病毒、番茄红点病毒、山羊尾病毒等均对蓝莓生产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