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森林公园有几个亭?

73 2024-01-14 11:35

一、大岭山森林公园有几个亭?

不少于十个亭子

石洞主景区位于大岭山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带,该处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是森林公园的旅游接待的主要服务中心,从四个景区主入口皆可进入。中心区主要景点有茶山顶、插旗石、霸王城、飞来石、森林浴步道、碧幽谷、观音寺、笑佛、知青瓦房、同心园康体科普园及环湖、大溪、大小板绿道等,另设有多条登山道、休闲平台和驿站等便民设施。

二、南京仙林羊山森林公园都有什么?南京仙林羊山森林公园好玩吗?

有个湖,有很大的草地,没什么玩的,适合发呆,或者到山顶登高看看景

三、义乌仙洞山森林公园多少门票?

免费的,不要门票。仙洞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四、如何鉴赏《山亭夏日》这首古诗?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意思是,绿叶茂盛,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长,楼台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首句看似平平,然仔细品味“阴浓"二字,不独写树三繁茂,也暗示夏日午时的烈日炎炎,把夏日长和绿树浓阴含蓄联系在一起,决非平平之笔。

第二句一个“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十分清晰。“入"字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写的含蓄精巧。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夏日的微风是不会一下子感觉出来的,看到水波才会觉得,所以“水晶帘到微风起"。诗人先是看见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写得非常的妙。

第四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精神为之一振。这最后一句,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五、义乌仙洞山森林公园需要门票吗?

义乌仙洞山森林公园不需要门票。位于永春县蓬壶镇境内,汇集了道教名山仙洞山和千年古刹普济寺。仙洞山郁郁葱葱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掩映着一座古庙——炎帝庙,始建于南陈末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供奉神农大帝。

南宋理学家朱熹游览后写下“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的诗句。山顶奇石,如老君诵经之态,其妙趣堪比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翻过仙洞山,峰峦竞秀,林葱树密,绿竹婆娑,芳草萋萋,涧泉冽冽,美如山水画卷,被誉称“桃源甲刹”的普济禅院就坐落此间。

六、仙扇亭介绍?

扇亭是一个景点,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园林路23号狮子林景区。

亭筑于环廊转折处,建筑形状如打开的折扇,因此得名。由扇亭内向外望去,近处有假山,山道蜿蜒水边,北望岛上紫藤架与石拱桥,东望是黄石假山“小赤壁”池水在山下洞中穿过,好似一幅生计盎然的立体画卷。

七、成都龙泉山森林公园宠物可以进吗?

可以进,拴好绳子,带嘴笼

八、长沙谷山“万科森林公园”进度如何?

重磅!长沙又一东西大通道,确定拉通时间!具体为:

2025年!

没错,正是长望路。西连望城、岳麓两区,东通过福元路大桥,直通河东、星沙。

长望路仅余金星路至北二环段未拉通,但已在建设中,目前,已完成部分路段水稳层施工,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已交地路段路基施工。

长望路西延线(金星路—北二环段),是整个长望路西延线工程的最后一个标段,全长约1.71公里,规划路宽46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重点是,该工程,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

长望路真正拉通后,除了高铁西之外,最大的利好,便是谷山东片,楼市将会越来越活跃!

这一点,从当下推地就可看出。今年初,麓山控股发布招商公告,谷山片区,将推出9宗地块。具体如下:

尽管9个地块都不是紧邻长望路,但谷山楼市的火爆,自长望路始。

谷山楼市,最早出来的3个楼盘,销售不佳,被人戏称为“谷山三傻”,有些大V直接称呼这里绝对站岗。一直说,买吧,如果拿掉谷山不能买,那长沙还能买的盘可能也不到1/3。——也就是说,谷山整个价值,在长沙当下至少要占到前1/3。

今年,没人再说谷山“傻”了!

看排行榜,万科森林公园是2022年度销售冠军:

▲图@克而瑞湖南区域

今年开年的2月份,岳麓区楼市top5楼盘中,3个盘出自谷山:

2023年,谷山还将继续推地!有看头。

来源:麓山控股 李白楼语堂 网易新闻房产综合整理。因时间、市场、政策等信息会发生变化,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文章部分图片与文字均来源网络,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反映,邮箱kwyfccs@163.com。

九、有哪些描写敬亭山的诗词?

说敬亭山,不能不说谢朓楼;说谢朓楼,不能不说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坐标安徽皖南的宣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令无数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不仅因为宣城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更在于宣城深厚的人文历史印记。

宣城的自然风光当属敬亭山,而宣城的人文历史印记当属谢朓楼。宣城也因谢朓楼和敬亭山被称为“诗歌之城”。

一,敬亭山

谢脁楼之北就是宣城名山敬亭山。

敬亭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旅游胜地,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敬亭山虽不在天下名山之列,但在历代文人心目中,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敬亭山自古以来就为文人骚客所偏爱,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以至享有“江南诗山”的美称。

谢朓在任宣州太守时,所作的山水诗也大多吟诵这里,留下许多佳句名篇,更开创了山水诗的新风,如这首《游敬亭山诗》: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敬亭山夕阳晚照

敬亭山是宣城深厚人文底蕴的杰出代表,谢朓任宣城太守期间经常吟诗歌颂敬亭山,还特地在山上建楼揽胜,并以清新流丽的笔触写出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敬亭山风光

二,谢朓楼

敬亭山之南就是宣城人文名胜谢脁楼。

谢朓楼就是宣城的一张印记着厚重人文历史的名片。谢朓楼因为南朝山水诗人谢谢而得名。

谢脁,南朝齐诗人,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又称谢宣城,在永明体诗人中成就最高。谢朓的诗风格清俊,其山水诗开唐诗先河,“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绝唱对唐代诗人有深远影响。

谢脁楼原为谢脁故宅,在太守郡衙后面的陵阳山头,位于全城最高处,谢脁自名其曰“高斋”。他在两年的太守任上,起居、理事、吟咏、写作,多在此斋。唐初当地人为纪念诗人,在原址建二层高楼,俗名谢脁北楼。

历代文人名士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这座文化名楼,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成为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

谢朓楼雪景

在谢朓写下《游敬亭山诗》250年后的唐代,在某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宣城敬亭山南麓林木掩映的小道上,有一位年轻的诗人漫步穿行其中。

林荫小道通向谢朓楼,当谢朓楼映入诗人的眼帘,他的脸上洋溢着一丝喜悦,他登上谢朓楼,放眼远眺,宣城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于是一首名为《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的诗歌从李白的绣口中倾泻而来: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江边的宣城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美丽的句溪和宛溪在宣城的东北交汇后,又绕着宣城缓缓流淌,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条绕着宣城的丝带。

句溪和宛溪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横跨在宛溪上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倒映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江水与桥影在绚丽的晚霞的映射下,散发出璀璨的色彩。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弥漫在村外的橘柚林间,深秋时节的梧桐树已然披上了黄灿灿的外衣。

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其实这已不是李白第一次来到宣城敬亭山,也不是李白第一次登上谢朓楼。再如这首《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李白与敬亭山

据资料记载,李白在十余年间,多次到达宣城,曾经七上敬亭山,留下的诗作有45首,李白这首《游敬亭寄崔侍御》就是在敬亭山上写下的寄给朋友的诗歌,原诗如下:

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视鸳鹭群,饮啄自鸣跃。夫子虽蹭蹬,瑶台雪中鹤。独立窥浮云,其心在寥廓。时来顾我笑,一饭葵与藿。世路如秋风,相逢尽萧索。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

在李白众多吟咏敬亭山的诗歌中,《独坐敬亭山》堪称千古绝唱。如今去敬亭山旅游,一进大门就能看见大门旁的一块石头上就刻有这首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是唐代诗坛伟大的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往往被后世冠以浪漫诗人和豪放诗人的标签,浪漫和豪放是一种超凡脱俗、自由无拘、飘然高蹈的代称,给人的是一种羡慕的轻松愉悦感。

浪漫和豪放充分说明了李白超然、自在、潇洒的精神风貌和非凡的气质。在后世人的心目中,李白也就成为了浪漫和豪放的代表。然而,浪漫和豪放往往也是孤独的代表。

李白也是孤独的,他的诗歌中就体现着人生的孤独。在大多数李白的作品中,孤立既不是孤独,也不是宁静的隐逸,而是为诗人提供了机会,显示创造性的、丰富的自我,以及以自己的想象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

如《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首诗中,孤立既不是孤独,也不是宁静和隐逸,而是为诗人提供了机会,显示创造性的、丰富的自我,以及以自己的想象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

再如《夏日山中》中的“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是诗人特立独行的孤独的自我形象;《自遣》中的“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是诗人突然的孤独的自我形象。

李白则通过独特的行为,通过不同于他人的姿态来抒写自我、彰显自我。对李白来说,只要有诗歌活动,他就不会孤独。如果鸟和云离开了他,他能够找到更可靠的伙伴,这样的情感体验被李白写进这首《独坐敬亭山》中。

李白书影绘像

四,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前两句勾画的景色已显萧索,后面的字句更加呈现了浓浓的孤独之情。是什么样的情境下的何种心情,让洒脱的大诗人孤郁如此呢?而这个只剩下的两不相厌的敬亭山代表的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这首绝句中,一起去体验诗人“独坐”的那份孤独感。

从诗题可知,诗人所处的地点是敬亭山。从诗题还可知,这次前来敬亭山的只是诗人自己,这体现在一个“独”字上,而这个“独”字也把诗人的心境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所以,将诗题联系起来,“独坐”二字写意而又传神,表现了人与自然在寂静中相互为伴的独特审美意境。

《独坐敬亭山》诗意图

开篇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简到极致的线条与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坐于敬亭山上,看见众多的鸟儿都高飞远去了,慢慢地已看不见踪迹,仅有的一片孤云也独自悠闲离去。

众鸟高飞,本来含有热闹喧腾的动感画面,但诗人却紧接着用了一个“尽”字,抹去了众鸟在一起喧闹的声音和欢腾的形态,只留下一片无声的寂静。此时的敬亭山只剩下独自望空兴叹的诗人,在群山的掩映下,愈发显得孤独。

飞鸟已然远去,诗人又把目光转移到天际间的一片白云上。白云本是舒卷自如、随风飘逝的,与诗人漂泊般的身世有些相似。然而,正当诗人要注目寄情于它时,它竟然也飘然而去。

这两句表面上是写眼前的景色,实际上是诗人借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衬托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敬亭山晨曦

鸟的喧闹渐渐地消失了,孤云也越飘越远,天地间更显得清幽寂静,一空如洗,只剩下寂然独坐的诗人。鸟儿离开了诗人的视线,或许它们是倦鸟归巢,飞倦了,飞到自己的安乐巢中去了,可李白又该去哪里?他的归宿究竟在何方呢?

李白在《春日独酌》中写道:“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所归依,可李白却无处可去。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离诗人而去。

“尽”、“闲”两个字,也把读者的思绪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卷舒自如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清幽平静。这是一幅尽显孤独与寂静之美的水墨山水写意画面。

《独坐敬亭山》诗配画

诗人以闲适的笔调写出了飞鸟的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后面两句的表情达意做足了行文和诗意上的铺垫。

李白是独坐在那里的,也许独坐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原本还在山边飞的鸟、飘动的云,都在不知不觉中先后飞走了,飘离了,不再陪伴他了。那么,留下来的还有什么呢?那就是敬亭山了,所以他孤独地望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孤独地望着李白。

后二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偌大的天地间,在彼此的注视中,怎么看也看不够的,只有孤独的诗人和敬亭山。诗人久久独坐,凝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仿佛注视着眼前这个失意的人。

面对现实中的世俗世界,诗人闷闷不乐,倍感孤独。而面对着敬亭山,诗人仿佛找到了一片净土,在这里可以天马行空地思考,随心所欲地放纵。

他想和光同尘,却落得个飘零江湖的结局,所以他远离尘世,忘怀得失,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在敬亭山寂静安宁的环境中他得到了心理的慰藉,精神似乎找到了归依,得到了安慰,自然山水成为他孤独中的知己。

但宁静安详只是短暂的,他毕竟是尘世中人,终究还要重新回到纷纷扰扰的尘世生活中去。

“只有”二字中,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和他内心的深深孤独感。在李白的生命中,伴随他的并不总是飘逸豪迈的自在与逍遥远游的洒脱。

相反,李白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无所归依的漂泊感和孤独感。李白思想深处有一个孤独的自我,这种孤独的情感源于其内心对归属的渴望。

在这两句中,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诗人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大自然山水的欣赏正如禅师参禅的过程一样,有三种层次:

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三种层次,既是三种境界,同时又往往是诗人历经的一个过程。

第一种层次是,把存在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作为客观的存在来看待,山水和人彼此之间是孤立的、毫无内在联系的存在;第二种层次则是诗人通过对山水形、声、色等诸方面的体验,让诗人内心的情感得到触动。

最重要的第三种层次,不论山水有多么美妙、壮丽,也不管诗人如何欣赏山水,寄寓情怀,但最终人还是人,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他们是不同的外物的存在,人和山、人和水最终还是要分离的。

他们的相处只能是诗人短暂的停留,而不是诗人永久的归宿。

如果按照这种山水体验划分的话,毫无疑问,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关系明显属于第三种层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敬亭山和诗人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诗人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这首诗的后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态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可爱,愈是表现出人情的冷漠;而诗人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敬亭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是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在李白独自登临敬亭山的这场独角戏中,在这孤单角色里,连对白总是自言自语。突然记起歌手许茹芸演唱的歌曲《独角戏》,或许在某种层面上,这首歌也能诠释李白此时的心境。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对白总是自言自语对手都是回忆看不出什么结局自始至终全是你让我投入太彻底——许茹芸《独角戏》

有一种说法是李白之所以一生七次登临敬亭山,是因为玉真公主的缘故。宣城敬亭山脚下有一个诗碑,碑文中说玉真公主倾慕于李白的才华,为此向朝廷举荐李白。

而李白在长安也是不负众望,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李白离开了长安。玉真公主也退出是非恩怨的漩涡,选择敬亭山作为隐居之地,最终郁郁而亡。李白得知此事写下此诗以纪念二人之间的情谊。

李白一生中七赴宣城敬亭山,是因为玉真公主隐居在这里,然后他们在同一年离世。或许,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美好而旖旎的爱情故事。

这件事虽然传说比事实的成分更大一些,然而却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对诗句的回味揣摩却是无穷的:两不相厌的为何只有敬亭山,无论是山中的秀丽景色令诗人流连忘返,还是诗人对陷入困境时曾得到的心灵慰藉的眷恋,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回味。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李白之所以七次登临敬亭山,是因为仰慕南朝山水诗人谢朓的缘故。谢朓的诗风清逸秀丽、圆转自然,音调和谐、铿锵悦耳,已具备唐诗的一些特点,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重要推手,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谢朓因与谢灵运同族而被称为“小谢”。谢朓20岁入仕,但多为闲职,轻裘肥马、广结诗友,32岁出任宣城太守。宣城名胜谢朓楼又称北楼、谢公楼,就是谢朓担任宣城太守时主持修建的。

有一次,李白来到宣城,登上谢朓楼,与好友饮酒观景,纵论诗文,高谈阔论。事后李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之所以仰慕谢朓。一是与诗歌有关,谢朓的诗风圆润流转、清逸自然,对音律声调的安排和拿捏都是李白所在意和学习的。

如前文所说,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自信地认为他的诗歌得到了汉朝诗文与建安风骨的神韵,又融会贯通了谢朓的清新。由此可见,李白对谢朓是很崇拜的,有一种异代相逢成知己的感觉。

另一个点,是谢朓的人生际遇和人生态度,谢朓32岁出任一方太守,诗酒轻狂,寄情山水,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而李白的故事和人生际遇是伤感的,所以,他又很仰慕谢朓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其实,不管是玉真公主还是谢朓,他们都是与敬亭山有关的人,但他们都已成为了过去式,都是“可望不可即”的人。

诗人独自登临敬亭山,身边无亲无友,更兼此时飞鸟尽去,白云悠闲,山间万籁俱静,在寂静之中愈能彰显出诗人的孤独。世人都离他而去,谁是诗人的知音呢?人山相看两不厌,诗人的知音就是眼前的傲人挺立的敬亭山。

这种遭万物遗弃,唯有与敬亭山对视的傲然的孤独,在读者心中产生的震撼,甚至要远远超过他在《月下独酌》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孤寂。对月独酌,不只有明月为伴,还能“对影成三人”。

而在敬亭山这个广袤的空间中,只有静静伫立的敬亭山默默地陪伴着诗人。这里没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互动,只有相互凝视的默契,其寂静无声更把诗人的孤独情绪又推上了一层。

整首诗共有四行,第一句写鸟儿高高飞走,飞得那么坚决彻底,一点情意都没有;第二句描写天边仅存的一抹云彩也选择了无情地离开。

从前两行来看,很显然“众鸟”和“孤云”是作为图形存在的,而广袤的天空则是充当了背景或者说界标;而在后两句中,图形与背景发生了转换,诗人成为了“有我之境”,此时图形变成了诗人自己,而敬亭山则成了背景。

通过图形与背景的转换,诗人也引出了全诗的诗旨:诗人在看山,山也在看诗人,诗人看不厌的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

如果从整首诗来看,高飞的群鸟和漂游的孤云又是作为背景来体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的。众鸟飞尽,孤云飘逝,茫茫大地之中唯有敬亭山与诗人默默厮守,相互欣赏不已。在大家都离我而去之时,只有你还念着我,伴着我。

王国维在谈及诗歌的境界时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这里的有我之境,指的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很显然,李白眼中的敬亭山是一种“有我”的境界。“相”与“两”的重复使用,表明诗人此时已与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只有”表明了诗人对敬亭山那种对自己不离不弃真情的感激。

此时已分不出何者为诗人,何者为敬亭山,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崇高境界。这里表现的是诗人精神上自我放逐的孤傲。

在诗的深层意象中,有诗人与敬亭双峰并峙于天地之间的崇高境界,于飘逸中暗蕴着孤崛超拔的精神力量。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换句话说,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敬亭山的无可描摹的景色,抒发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感和对孤独体验的摹写。

在《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李白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小话诗词

谢朓修建谢朓楼,谢朓楼也因谢朓而得名,两者相得益彰,后来人们以他的名字将这座楼命名为“谢公楼”。谢朓楼和我国古代的名楼一样,也曾因为一篇传世的词赋而誉满天下。

自谢朓的《游敬亭山》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等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自唐至清,有300多位书画名家在此留下近千篇作品,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韦应物、苏东坡等曾经慕名登临;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汤显祖、文征明等历代文人墨客,也来此追寻谢、李足迹。

现在,敬亭山上还有一座“太白独坐楼”塑有李白像,四周墙壁上挂有李白等名人吟诵敬亭山的诗句,登山道路也被命名为“诗径”。

敬亭山和谢朓楼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无虚日”的江南诗地。宣城也因谢朓楼和敬亭山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城”。

十、山亭景区?

山亭区旅游资源丰富。山亭区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众多,享有"天然公园"的美誉,民风纯朴浓郁。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以"雄、奇、险、秀"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奇特岩溶地质地貌景观,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新景点"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