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山的历史典故?

252 2024-03-03 07:11

一、大夫山的历史典故?

据说因山顶经常云遮雾掩,山色朦胧而被称为“大乌岗”,后传说为纪念葬于该山的陆贾大夫而改名大夫山。

陆贾(读音:lujia)(约前240年—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大夫山之名本始于二千多年前汉代,负责安抚岭南地方政权,促成国家和平统一的朝廷特使陆贾大夫率使团跋涉千里排除万难,来到距广州八十华里的大乌岗安营扎寨,修山路、建烽火台等设施,故有“郡前镇山,西北锁匙,古烽堠”之说(见《番禺县镇村志》)。割据一方的南越王赵陀被陆大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国家为重黎庶为本的高论折服,接受了中央政府统治,成为统一国家中的一个地方政府。此举避免了征战之苦,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可谓功德无量!这段历史典故,在南越大地传为美谈,广州市内陈家祠现在有精美的雕塑重现了这一史实,大夫山上建有大夫阁、大夫书院等。 番禺人将大乌岗改称大夫山,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陆贾大夫死后就葬于此山,但史书并无记载;二说是陆贾大夫南下说服赵佗时必经此地,有一次路过时,人困马渴,情急之下,马用前蹄踏地,竟刨出了一口甘泉,百姓便改称大乌岗为大夫山,将甘泉呼为饮马泉。无论哪种说法,都是番禺人民对于陆贾大夫的敬重和怀念。

二、梧桐山的历史典故?

梧桐山,应该是乌岽山的转音。

最早记述梧桐山名的是明朝的《广东通志·卷十三·舆地志一·山川·东莞县》,当时深圳属东莞县管辖,书中有:“又南七十里曰梧桐山(其木多梧桐)”的描述。此书为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黄佐所著,比康熙二十七年《新安县志》(公元1688年)早127年,比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王崇熙编纂的《新安县志》早了258年。由此可见:梧桐山的名字来源于“其木多梧桐”。也就是说,梧桐山的名称是因为山上多梧桐树。

我国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茂盛,引得凤凰啼鸣。《庄子·秋水篇》中也提到梧桐:“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这里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在梧桐树上才落下。可见梧桐的高贵,唯有梧桐凤凰来,凤非梧桐不栖。“凤栖梧桐”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梧桐树因此被赋予灵性,也表达了人们对梧桐山的美好愿望!

三、光雾山的历史典故?

       千里眼、顺风耳两位神仙发现南江光雾山有这些美景后,便报告了玉帝,玉帝得知后非常不安,他怕众神仙不安分工作,私自下凡,于是便下了两道圣旨:一是要严守秘密、不得泄露,二是令雾仙姑把她罩起来,不让神仙和仙女看见,确保天庭一片安宁。

       雾仙姑接旨后立即来到光雾山,脱下肩上的纱衣轻轻的罩在光雾山上,霎时,一团团白雾飘向光雾山,从此之后这里云雾缭绕,不分春秋、不分阴晴、早晚升腾、日日不绝。谁知这层雾不仅给光雾山增添光彩还使她变得仙气缭绕、神秘莫测,光雾山由此而名。

四、山亭凤仪门的历史典故?

史书记载朱元璋在修建此门时曾下令:毋得役民,因此这座城门完全是由南京守军自己修筑的。之后200年里此门一直被封堵,直到清初才重新开启,这是因为明朝的南京在筹建都城初期时规划城北范围为军屯区,荒僻无比,南京百姓多居住在城南商市区,当时有说法:宁睡城南一张床,不住城北一间房。直到朱棣迁都北京后,仪凤和钟阜两门便被一并封堵。

据史书记载,太平天国大将林凤祥指挥挖掘通向仪凤门的地道,用地雷炸开仪凤门城墻,直攻两江总督衙门。晚清时期,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主持建造以总督衙门为中心的江宁马路,向北即从仪凤门出城至下关。

五、九马画山的历史典故?

从前,有个老画师,画山象山,画水象水,画起花会有蝴蝶来采蜜,画起树会有猴子来攀果,如果和你画个像,嘿,包管你见了会弄不清那个像是你还是你是那个像了。

  老画师的画既然是这么逼真传神,那当然是驰名四海的国手啦。那时候,皇帝开了个画院,专门罗致天下有名的画家替他画画。皇帝曾经几次派人打起轿子去接老画师到画院画画,老画师都拒绝了。皇帝没法,只好由皇帝娘娘出面,拿了一千两白银去请老画师画个“丹凤朝阳”,老画师又拒绝了。皇帝生气了,但没有法子,只好忍痛拿了一千两黄金再去请老画师画个“龙凤呈祥”,不想还是被老画师拒绝了。这一拒绝不要紧,可把皇帝激恼了,他决定派人去抓老画师,想用刀子逼着老画师画画。哪知道早有人报知老画师,待差人到老画师屋里时,屋里只剩下一幅“远走高飞”图了。

  原来老画师是穷人家出身,吃尽了富户的亏,受尽了官家的苦,所以恨死了他们,发誓不和他们画画。他自从出走以后,就跑遍了黄河上下,走尽了大江南北,到处和老百姓作画。

  后来,他来到了漓江边,看见漓江两岸的山水,不禁连连称赞,因为象这样美如图画的山水他还是第一次见呢。有一天,他走到阳朔冷水村旁,看见对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面江的那一面,好象切开的梨子一样,又平又直,对着这种奇异的景象,老画师心里想,如果在这里画上一幅大画,不是可以让那些千千万万没法看到皇家珍藏的名画的老百姓看个痛快吗?而且画在山上,皇帝也没法把它抢了去,人民可以在这里千年万代地看下去了。

  但是,画什么好呢?画花鸟吗?太俗;画仕女吗?那是老画师最不喜欢画的东西;画山水吗?这里的山水比画还要美了,在这里画山水岂不是多余?老画师想来想去,总想不出一个合适的题目,于是他就信步往山前走去。

  抬头一看,只见那顶头上是一片广阔的蓝天,贴着天那座高山显得格外雄伟;低头一看,又见江水倾泻奔流,发出响亮的冲击声,这水声和那流经竹林呼啸作响的风声合奏着,成了一支无比雄壮的歌曲,面对这些情景,老画师若有所感,猛抬头,见面前有几个农民在田里用劲地在做活,他就问农民,这是什么山,农民说:“这座山还没有名字,它旁边那座山叫做马仔山。”

  “马仔山!”老画师给农民这么一点,忽然开了窍,他想,在这大山上画一幅万马奔腾图不是可以和这里的情景相应,而且还能激发人们奋勇向前吗?

  冷水村的农民晓得老画师要在他们村前的大山上作画,欢喜得很,就在山前扎了架子,并且将山壁打磨得和绢一样光滑,于是老画师就动手在山上画起马来。

  日头升了又落,月亮圆了又缺,漓江的春水涨了三回了,老画师的头发由斑白变成雪白的了,画笔不知道用烂了几多枝,颜料不知道用光了几多箩,终于这幅大画画成功了。

  嘿!这幅大画才是好看呢!画面上那些马一匹一个姿势,一匹一个样子,匹匹都同真的一样,而且比真的更精神。看,这匹马正昂首奔驰,那匹马如插翅飞腾;这匹马象在原野前奋鬣,那匹马象在霜雪上蹴蹄。看,这匹马到漓江边来饮水了;看,那匹马在草地上练地打滚呢!画面上虽然只是九匹马,看那雄伟壮阔的气势,就象有千匹万匹。看着这些神奇的高头骏马,真叫人胸襟开阔。农民见了,银锄挥舞得更有劲了;纤夫见了,缆索牵拉得更有力了;行人见了,更加振作精神,勇往直前了。

  于是九马画山的名气一下就轰动了全国,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向漓江来,到画山来欣赏这幅旷古未有的奇画,漓江边的羊肠小路都挨踏成平阳大道了。

  消息一下传到皇帝的耳里,登时把皇帝的胡须都气得翘了起来。他深恨那老画师不为他献艺,却要和老百姓卖力。于是他骑上了乌骓马,风驰电掣地赶到漓江,想来霸占那幅九马名画,并且惩治老画师。

  乌骓马一跑到九马画山前面,皇帝就将看画的老百姓驱散,让自己一个人看画。当他一看见这幅万马奔腾图时,立刻就惊呆了。不要说他养的几百个画师没有一个画得出这样的画,就是他内府收藏的名画也没有一张及得上这一幅的。这哪里是画,分明就是他御马厩里养的龙马,而他那些龙马却没有这些马这么精神。看,这一匹不是赤兔吗;那一匹不是乘黄吗;嗬,这一匹就是玉花骢;啊,那一匹就是照夜白!皇帝看到这里,真是又爱又急,恨不得一口将这些马都吞了。他立刻挥了一鞭,将乌骓驱向前去,想把这群神马赶回京师去。不料马一向前,他就挨撞在石壁上,碰得他头破血流,定睛一看,却哪里是马,原来还是一幅画!

  这时.皇帝气得七孔生烟,猛回头,瞥见老画师站在对脸山上望着画山拈须含笑呢。这下,皇帝更恼火了,就赶起乌骓马冲到老画师面前,提起鞭子劈头劈脸向老画师刷了下来。头一鞭刷下去,皇帝的虎口给震裂了;第二鞭刷下去,皇帝的全身给震麻了;第三鞭刷下去,鞭子给刷断了,皇帝给震得滚下乌骓马来,而老画师仍岿然不动地站在那里。仔细一看,原来老画师早已经变成石人了。

  皇帝没法,只好垂头丧气地爬一L乌骓马,又来到九马画山前面。他对着画越看越爱,就将随身佩带的宝剑抽了出来,对着画幅猛砍,想把这幅宝画剥取下来。这时,早先被皇帝驱散的老百姓慢慢地又聚拢起来了,眼见到皇帝这种横蛮的样子,都一齐鼓噪起来。皇帝也不顾,拿起剑还是狠命往画上砍,一剑下去,忽听见呼的一声,只见一匹白马从画上跑了出去。这时老百姓更是愤怒了。发出声震天地的吼声,皇帝吓得一脸瘪青,手忙脚乱地踢打乌骓马,一不小心就连人带马落到了冷水滩中。乌骓马生气了,将身子用力一摇,将皇帝抛到黄布滩边的高山上,它就跃出水面,想到画山去找那些神马做伴。

  大约这匹乌骓马是匹凡马吧,虽然它可以日行千里,可是总赶不上那群奔腾的神马,于是成了个落后马。现在我们还可以在冷水滩旁的蚂蟥山上看见它在那里急起直追呢。

  从画山跑出来的那匹白马昂首向前,似乎是画上那群神马的领队,现在我们还可以在画山旁的鱼尾山上看见它在那里奔腾不息呢。

  皇帝给乌骓马抛到黄布山上,就给贴在石壁上动不得了,现在我们走过黄布滩时,还可以看到他那丑相:瘪青的脸,两只贼眼睛鼓鼓地望着画山,嘴角边流出两根三尺长的口水。

  至于老画师呢,他现在还屹立在大磉滩边的后山上面,无间寒暑地对着画山出神,看他那个样子,似乎还想和人民多画几幅画呢。

  现在,人们在尽情地欣赏了画山的万马奔腾图后,总要回过头向老画师投以敬慕的眼光,一一但是,一到了黄布滩,见着皇帝那张丑恶的嘴脸,又忍不住吐几泡口水。

六、放火烧山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655年,晋国公子重耳由于遭到其父王宠妃骊姬的陷害,被迫带着一群家臣仓惶出逃,踏上了流亡之路,这其中就有介子推。

        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从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这就是历史上“割骨奉君”的故事。

           公元前636年,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史称晋文公。此时,他受到一帮大臣的曲意奉迎,一时间志得意满,大肆分封。介子推苦心规劝却无济于事,便作出了隐居绵山、独善其身的选择。晋文公知道后,急忙带着大臣们赶到绵山寻找,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影子。晋文公便命人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道路。一时间,风起火烈,大火绵延数百里。三天后,晋文公上山寻找,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已葬身火海。悲痛之余,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蒙难的那个月,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吃冷食。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寒食节。

七、说出一个跟离山有关的历史典故?

调虎离山——刺杀吴王。

吴国的公子光,早就想除掉吴王僚,取而代之。但是,吴王僚有三个骁勇非常的儿子时刻在身边,使公子光难以下手。

公子光为此事暗中着急。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心思,打算帮助他,便献计说:"目前胥国动乱不安。如果你向吴王僚建议,乘胥国发生危机的时候,向胥国发动进攻,吴王僚一定会同意。然后你借口自己的脚被扭伤,推举吴王的儿子掩余和烛庸带兵前去。同时建议吴王派他的另一个儿子庆忌出使郑国和卫国,目的是说服这两个国家共同伐楚。这样,就可以除去吴王僚的三个羽翼,剩下一个吴王僚就好对付了。"

吴王僚果然听从了公子光的所有建议,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派了出去。公子光见时机已到,便派一个勇士刺死了吴王僚,自己做了吴王。吴王僚的三个儿子见国内发生变故,不敢再回来,只好亡命他国。

在这个故事里,吴王僚的三个儿子如同三只猛虎,使公子光无法刺杀吴王僚。公子光采用伍子胥的计谋,调走了这三只猛虎,吴王僚成了孤家寡人,在这时对付吴王真可谓易如反掌。

八、求琅琊山的典故及相关传说和历史故事?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因宋代文人欧阳修在此地做官,与民同乐,并写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而得名。

九、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的峱山有什么历史典故?

齐王猎峱  峱山的来历奇特。这里有一段“齐王猎峱”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青州西部淄河南岸的稷山附近,出现了一种形状奇怪的野兽,相貌狰狞,十分凶残,白天躲在山坳里,夜晚出来偷吃猪羊,糟践庄稼,闹的百姓不得安宁,他们上书请官府来打。在京城临淄的齐王知道后,便带上兵将亲自来剿杀怪兽。齐王在山顶上指挥,天黑前叫人埋伏在庄稼地里,约好发现怪兽点火为号,一齐出动,将怪兽一网打尽。天交三更时分,那群怪兽不知有埋伏,又出来祸害百姓。兵将们从四面包围过来,远的用箭射,近的用刀砍,杀了半天,怪兽都被消灭了。天明后,发现稷山的南边和北边各多了一座山。北边的一座像是牛的形状,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牛山”。稷山东边齐王指挥猎峱的那座山,后来人们就叫它“行围山”,南边的那座山和怪兽的形状差不多,马不像马,牛不像牛,虎不像虎,猴不像猴,样子很不好看。文人们便用一个犬,一个丑,一个山,造了这个“峱”字,从此,那座山就叫了峱山,峱3来历纯属民间演义,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故事听,不足为信。典故  因为两千五百年前的峱山风景优美,又离齐国京城不远,峱山自然就成了王公贵族的游乐场,从国君到大臣,都经常到峱山来游玩。据说齐桓公“礼贤下士纳宁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为有了这桩美谈,峱山一旦与齐桓公有了联系,成为古代名山也就成了峱山的历史必然。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齐桓公征伐宋国回来时,从峱山下经过,正好碰上卫国的贤士、满腹经纶的宁戚,戴着破斗笠光着脚,赶着牛车,敲着牛角,唱着那首讽刺时政的《饭牛歌》也从这里经过。宁戚唱道:南山粲粲,白石烂烂,中有鲤鱼,长尺有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出了歌中的不满情绪,便向前去询问,宁戚显得很傲慢。齐桓公就叫人把他绑起来,并说要砍他的头,可宁戚一点也不害怕,在对话中齐桓公觉得这个人很有才能,遂转怒为喜,这时相国管仲又极力保荐,求贤若渴的齐桓公便把宁戚带入宫中,后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宁戚不负众望,在治理国家中显示了非凡的才能,特别是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得齐国的农业蒸蒸日上。峱山便与“礼贤下士”的故事一起名扬四海,流传千古了。

十、求一些好听的古风名字,要有历史典故的,两个字到六个字之间,比如像,山鬼谣,这一类的?

。 看题主要的是自己用的还是人家用过的(望天)要圈名类还是人名类 别家的作品里我会比较喜欢楚留香、陆小凤,当然还有仙剑游戏里的龙溟和重楼。 自家的话看心情啊,心情好的时候从《楚辞》、《诗经》里面择(男取楚辞女取诗经),诗经里像蒹葭、桃夭、南乔(南方有乔木那首),楚辞里像萧艾、羲和 心情不好么就瞎jb找首诗择一下也行啊……比如我的云起,出自王摩诘的《终南别业》,另一个少酒出自“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心情再不好一点干脆就用公子X的格式,公子烽、公子黎,诸如此类。 人名的话更简单啊,萧姓、柳姓、凤姓、纪性、宁姓、顾姓,靠上去基本上都不差的。实在觉得难取搞复姓嘛,上官欧阳百里司空令狐随您挑。真的不愁取不出来好听点的古风名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