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冬春季节,“上河工”干重体力活的

365采摘 2022-09-05 23:06 编辑:邱锦 295阅读

在六七十年代,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农业,农民的政治地位高,大办农业的氛围浓。在城市街道、单位,工厂及乡村,都可以看到关于发展农业的巨幅标语,比如: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搞好水利工程,促进粮食丰产,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等等标语到处都是。

再就是全民都来关心农业,城乡结合,厂社结合,城区、工厂及学校等单位大力支援农村大办农业;抓改田改土,抓水利建设,实行机械耕作是常抓不懈,一浪高过一浪。

当然,农民在农闲时间,主要是冬春空余时间要抽出大部分人力,平时也要派多少个工给生产队去参加修水库,筑公路架桥梁等义务工程。去的人们都是从早上天未亮出发,下午接近天黑才回家,在工地上劳动是记工分,拿回生产队记工员处登记就可以了。不管远近的社员,中午少不了在工地伙食堂吃一顿罐罐饭,菜不怎么好,像盐菜、白菜、南瓜,东瓜等汤菜还是管够的,菜汤上面也能看到几滴菜油珠珠儿。

其实蔬菜也都是生产大队给各生产队下派的送菜任务,我就两次挑菜走了十几里山路去交给水库工地。

尽管劳动辛苦,但走进几百上千人的劳动工地,受热闹气分的影响,非常的愉快,特别是有中午那一顿罐罐饭的待遇,工分也要高些,比在队里劳动强得多,所以人们也都愿意去,并且在那儿也还有另一番劳动的情趣与劲头。

吃什么并不重要,不知道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忆苦思甜吗?那跟现在没法比,那个年代没有化肥农药,粮食单产低,更不可能有反季节蔬菜,通常就是地瓜干就咸菜,冬天萝卜白菜,春夏是应季蔬菜。更别指望鱼肉水果之类。那代人政治觉悟高,都衷心拥护共产党毛主席。因为解放前农民百分之九十没有土地,能有一亩自己的地是一生的梦想,上无片瓦盖顶下无立锥之地者大有人在,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的习以为常。解放后家家户户分地分房,后来又入股合作社,真正尝到了当家做主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只要国家号召,老百姓上下一心,搞水利、整良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发展。许多大的水利工程,直至今日还在造福后代,他们同样是可敬的人!所以不要问他们吃什么,而应该问他们做了什么!

你对生产队时哪些农活印象比较深?

我对生产队时的农活都熟悉,插秧,收谷,种包谷,种麦子,等等。印象深的首先是插秧。开始学插秧并不快。到第二年就比较快了。第三年全队能背田坎的(第一个上前的称背田坎。逢转弯要比别人多插几十蔸上百蔸。)我是第一个。后来到师范学校读书时,我们全校学生去十万坪支农,下到田里扒秧苗,我就用了个小心眼,把我自己扒的秧放到一边。下田插秧时,张家界一个同学说找人比赛,当时我没说,心想:我们桑植县没人吗?让他插了五六个秧,我才下田。结果没五十米,我就追上了他。后面五六十米,把他甩了二十米。不过我用的是我自已扒的秧,用完后才用别人扒的。之后好几天我都还腰疼。现在还记得起当时的情景,只是不知道那位同学叫什么名字。因为全校学生来自自治州北四县。十几个班,我只认识本班的同学。

我个人干过的农活印象最深的:

我最早能干的农活是踩水。自我七八岁时,两手抓着扒杠,就学会了踩水(脚踏水车)。我初中毕业,16岁回家种田,冬季踩水是我最喜欢的。虽说一天8分工,不高,但有两班人,而且我可以一边踩水一边趴扒扛上看书。

最累的农活是插秧,双脚踩污泥,弯腰背朝天,手脚协调用,五官全用力,每人一趟秧,直腰被包围,捱到田头时,腰酸筋骨累。

又脏又重的农活是站在脱粒机口喂机。机声震耳,灰呛口鼻,一捆捆一把把均要从手中(一般两人,在脱粒斗口两边)喂进机肚……。当然,工分也大。

最得心应手的农活,人工割稻割麦,我在生产队里算是强手

干得最少又感最苦的农活是人拉犁,只在64年在水地里拉过1天犁,当时有顺口溜记录如下:四人拉一犁,跩步蹒跚行。领头拄拐稳,八腿齐用力。转弯常跌倒,耕深就暂停。泥水溅到头,汗水淌到腿。半天耕一亩,精疲力又竭。人当牛来使,稀饭难维持。

刚学上但没常用上(因我去当兵了,以后又做民办教师,这些农活摊不到我或以后不做了)的农活是用牛打场、用牛耕田、用牛耙田、手撒种。

我最不愿干的农活是用锄子薅田除草,妇女干的活,体力消耗不大,但我缺耐心少细心,除草常带苗。

效率最低的农活是人工捉虫,捉不尽。……

我有个感觉,是我印象较深的农活,还有如打药水、扒獐舌、挑担子等等,现在基本都被机械化电机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如农药、化肥等)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