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施农业存在哪些缺点如何解决
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晚,大多是在参考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的,科技含量总体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设施农业的整体效益功能和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
1.设施水平低,环境控制能力差
我国的温室环境控制水平低下,设备质量不过关,绝大多数温室没有主动调控环境的设施。国内温室环境的控制多采用经验管理和单因子定性调控的方法,并且多以节能为主要目标。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环境控制成本来确定环境控制参数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并逐步运用到生产中去。这方面国内还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国内很多温室和大棚的结构不合理,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倒塌和变形现象,导致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抗风灾、雪灾的能力差。
2.设施栽培作物品种单一,温室生态条件恶化
我国温室栽培作物种类单一,连作现象严重,导致病菌大量繁殖,生态条件恶化,造成土传病害严重和土壤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最终导致减产。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3.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缺乏专用的小型化作业机具,适应大棚内各种栽培方法所需的作业机械更少,配套设施不完备,许多大棚在修建时加热、降温、通风、遮阳、微灌、中心控制等系统不配套。现有的设施机械存在着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等缺点。
4.运行管理机制不全,管理水平较低
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三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要有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造成产量低、质量差和经济效益低。
三、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应学习与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针对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太子参亩产干品多少斤。
管理科学,太子参亩可产干品200~300斤
三、地理知识提问
地形类别 海面高低 主要特征
山地 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平原 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丘陵 较低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平原 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内的山地,称为丘陵。丘陵分布地区称为丘陵地。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
五类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我国幅员广大,地形类别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在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别中,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一)高寒多雨的山地
山是指有顶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的高地。高度一般高出当地平原500米以上,一般比高(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山地是山分布的地区,如果山地呈带状分布时,称为“山带”。山脉则是具有明显走向的山地;如果山地具有明显走向的峰线时,称为“山岭”。所以,山岭可以是不长的,因而山岭和山脉不同。几条走向相同的山脉组成一个山系。这样,山带和山系之内就可以有丘陵、盆地、河谷间杂其间。例如长白山是一条山脉,而南岭就不能称为山脉,而只能称为山地,这是因为南岭没有明显的走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达33%,因此,山地开发是我国科学研究上一个主要课题。
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多雨和寒冷。一般来说,地势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因此,高山上终年有冰雪,每形成冰川地形。中等山地(中山)又每成为雨量中心地区。例如安徽黄山就是长江中游的雨量中心区之一。这是因为山下气流沿山坡上升时,气温变冷,相对湿度变大,终至成云致雨。因此,山地上一般具有多云雾和多雨的特点。这也是河流多发源于山地的原因。
人们按照山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就可以把山地再分出高山、中山和低山来。一般把在雪线(终年积雪的界线)以上的山地称为高山;雪线以下,高寒多雨,林木草坡茂盛地区称为中山,也是河源地点;山地气候和平原区或丘陵区差别不大的,多雨的不高山地称为低山。由于山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个山地雪线、林木上限线、截留雨量高度线都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国各地的高山、中山、低山标准也不相同。例如在南方山地上,600米高处即可截留雨量,在300米处的气温已下降,因此,低山可用比高300米来确定;中山可用600米以上,即800米处确定。在北方则截留雨量线上升到800~900米山地,故1,000米以上才能定为中山。又如雪线在我国东南部最低可降至4,000米,而在我国西北部却高达5,000米以上,所以说,高山的划分各地不尽相同。总之,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全国各地的山地,而应该因地制宜。但是,为了方便统计起见,我国通行标准是1,000米为中山和低山分界;3,500米为中山和高山的分界。
(二)低矮的山地——丘陵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内的山地,称为丘陵。丘陵分布地区称为丘陵地。丘陵地之内可以有山地、谷地和盆地分布。
从地理环境看,丘陵是起伏不平的高地,但是地势的隆起还未能使丘陵地的气候变化。所以在生产布局上,对丘陵区应看作跟平原区气候差别不大。我国丘陵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季风区。这里气候温和多雨,是我国主要农业地区。因此,对丘陵地的改造和利用要特别重视。我国丘陵地约占总面积的10% ,这个数字未计算混在山地的局部丘陵地。
丘陵地一般是由岩性软弱的地层组成。例如在我国广泛分布的红色地层(侏罗纪到老第三纪)每成为红色丘陵地区,例如四川盆地内的广大丘陵地。因此,丘陵地中的河谷、沟谷都容易形成。地面在受到暴流和散流冲蚀后,每容易成为水土流失区,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是只要管理良好,丘陵地也是农业发展的地区。例如在丘陵区中,坑田、垌田的水稻产量,每与平原产量相等。
(三)平顶的高地——高原
顾名思义,高原是地势高的平原,它是一片平坦的高地,有坡,有麓。比高一般有300米。有些高原顶部表面很平,如蒙古高原那样,可称为“高平原”。如果高原面呈起伏的丘陵状,就被称为“山原”。例如被称为“地无三尺平”的贵州高原,就被叫做“山原”。这种高原面上,有山有谷。如果高原被河谷深深切割下去,高原面显得破碎,那又被叫做“切割高原”了。例如在西藏高原的南部、东南部已被雅鲁藏布、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切成深深的峡谷,高原面只有在峡谷顶上,才见得到。
高原多分布在我国西部,一共有四个,即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这四个大高原是构成我国西部“高原中国”的主体。它占全国面积约26%。
比高低于300米的平顶高地,叫作台地。台地象桌子一般,四周有坡有麓。顶上每呈高平原地形或和缓起伏丘陵状。雷州半岛就是一个高平原状的台地。它是在第四纪才升出海面的。因此地形平坦,未受暴流沟谷的切割。几级台地一起分布时,呈阶梯状台地,可称为“阶地”或“梯地”。一般在大河河谷里和海岸上都可见到。